《中国教师报》2022年4月27日以《南通,师范教育“向新而行”》为通栏标题,聚焦南通“初中起点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试点项目,呈现南通“校地协同,强师固本”的教师教育创新实践。这是该报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后,特别开辟“强师·奠基”专栏推出的首期报道。
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保持着开风气之先的优秀传统。 《中国教师报》刊发我校朱月萍校长文章《 七年贯通:打造新时代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江苏样本 》,现全文转载如下:
七年贯通:打造新时代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江苏样本
朱月萍
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南通师范”)始终保持着开风气之先的优秀传统。
2007年,南通师专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试点初中起点五年制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项目(简称“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成为高素质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的先行探路者。“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创造性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实现了“县来县去”的本土培养制度创新,“学在中央”的协同培养机制创新,“情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前后贯通”的专业发展支持策略创新,不仅为南通乡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教师,而且为我国高素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提供了具有范式意义的“南通样本”。该项目成果成功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适应江苏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化的新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教育厅于2021年同意南通等设区市开展初中起点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试点工作(简称“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指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通大学等项目承担学校,通过五年专科和两年本科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方式培养当地乡村急需的幼儿园和小学定向师资,开启了江苏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新征程。
作为“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的“升级版”,“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既不能简单复制过往经验,也不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我们认为,“情”和“能”是教师素质的两大构成,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同等价值。因此,“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应在充分继承“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围绕“情”和“能”这两个教师素质构成的关键要素重点发力,着力提升项目师范生的“情”“能”境界,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江苏样本。
在“情”的方面,突出以“乡村性”为重点的教育情怀涵育。卓越教师之所以卓越,不仅在于其拥有超拔的教育智慧,更在于其内心持续迸发的教育理想和激情。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包括“时代使命、责任担当、扎根乡村、成就学生”在内的乡村教育情怀,也许比单纯的“能”更为重要。“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首年招生,即受到优秀初中毕业生的热捧,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了当地顶尖高中的分数线。众多高分考生争相报考的原因,有些可能是来自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但更多的是源于对“有编有岗”的功利目的。如果抱着“捧碗”的心态选读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项目,那么师范定向生毕业时能否“下得去”,抑或“下去后”能否“留得住”,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成败。基于此,我们在试点过程中,除了坚持“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在师德养成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外,突出以“乡村性”为重点的教育情怀培育。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情感熏陶,即通过乡村教育电影观摩、乡村教育名家著作阅读等活动熏陶,以及校内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红色师范纪念馆、百师壁、名师墙等实境感悟,让师范定向生感受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崇高感;二是课程渗透,即通过开设南通文化概论、情境教育导引等本土文化教育课程,以及南通风筝制作、蓝印花布扎染、地方木偶剧表演、梅庵古琴弹奏等本土艺术活动课程,让师范定向生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名师引领,即通过乡村名师大讲堂、梦想公开课、学陶研陶等活动,讲述乡村名师的成长故事,介绍教育大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让师范定向生体会扎根乡村教育的成就感;四是实践体验,即通过乡村学校考察、乡村教育调研、乡村教育实践、教育志愿服务等教育实践活动,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体会乡村孩子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让师范定向生产生投身乡村教育的责任感。通过上述针对性的教育影响,培养师范定向生毕业后献身乡村教育的远大志向、情感认同和使命担当。
在“能”的方面,致力以“卓越性”为追求的更高专业品质。与“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相比,“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具有更加充足的教育时间、更加充裕的教育资源,因此,理所当然应该追求更高水准的专业品质。为此,我们在试点过程中,除了保持“五年制定向培养项目”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的教育优势外,将七年学程划分为任务明确、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着力提升师范定向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追求富有个人特点的教学风格,以培养卓越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品质:
第一阶段(1—4年级)为基础训练阶段。在完成高中课程学习基础上,主要安排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以达到小学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二阶段(5年级)为跟岗实践阶段。由生源所在地教育部门安排师范定向生与当地县(市、区)及其以上学科带头人按1:1结成师徒对子,在师傅具体指导下,完成师傅原来承担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为期一年的跟岗实践,让师范定向生获得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体验,形成对小学教育的正确认知,为后续学习阶段积累系统、丰富的原初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6—7年级)为反思提升阶段。在6年级和7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以及反思性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提升师范定向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亲身经历反思性实践研究过程,积累小学教育研究的初始经验;7年级第二学期,安排进站跟师研习,即按兴趣特长将师范定向生分组安排至小学名特优教师工作站(室),在名特优教师高端指导下,通过深度参与站(室)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题专项研究活动,初步形成富有个人特点的教学风格,获得独立开展小学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
“情”的涵育与“能”的养成,作为“七年贯通定向培养项目”的两大支柱,两者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我们在师范定向生的培养教育中,坚持情意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实施德性课程与知性课程结合,促进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同步,追求情智涵育与专业教育统一,实现“情”与“能”的相互融合、共生发展,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南通样本”之后,倾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江苏样本”,为破解中国基础教育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师源问题贡献“江苏方案”。
(作者系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